- 注册时间
- 2011-4-11
- 最后登录
- 2020-3-26
- 阅读权限
- 254
- 积分
- 21963
- 精华
- 1
- 帖子
- 5321
 鲜花( 335)  鸡蛋( 1) |
双劲 发表于 2014-5-29 21:09 
蟋蟀战斗中有几种情况导致回避:
1、力量分出悬殊差距,时间可长可短,越悬殊当然越短,接近的话就要拼体 ...
我认为蟋蟀还是有痛觉的,只是在生命进程中的阀值差距。因为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初成虫时太过虚弱,不能参于繁殖竟争,所以,上帝给了它提高竞争力量的吸收成长期,约20天左右;在此阶段虫以寻食、争食为目的,偶而的同性遭遇轻触即退、并不伤筋动骨,其身体保护机制即为痛觉……在近白露期的格斗场上,我发现嫩一路的虫很少能在失局后补出牙来的,即使力量上占优势赢得局面的嫩一路的虫也往往会在复局时败于当龄期的老皮壳……
大自然中白露前后蜕变出的嫩虫,成熟期会加速,3~5天即能争雌,其激素值很快达到峰值,所以,我认为激素的上升也伴随着痛觉神经的降低、麻木,目的是争夺交配权中的你死我活,这一点,无论是高、低级动物都有共性。如食草动物鹿,平时很温和,一旦发情争雌,可撞至角裂血流、以命相搏。
雄激素弱的劣虫在肢体受伤时不会自行剪切(怕痛),而优质凶虫会咬去拖累不适的肢体、格斗中依然凶狠、不死不休……如独腿、三足等残虫在冲力上绝对处于劣势,唯牙力、牙硬度不输,咬住后不松口迫敌痛或不适,对手在狂挣中造成滚夹,跌开后见胜负。
|
|